湘潭县三湘福星园老年公寓正式开院啦,欢迎老年朋友们入住!
现在位置:首页>信息详情> 谁能扛起养老重任


谁能扛起养老重任
发布时间:[2012/4/30]  阅读:7356
分享到:
       谁能扛起养老重任

 

     日前,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指出,中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,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,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。

    在株洲市老龄委2011年中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显示,株洲市现有常住人口385.7万人,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61.2万人,占全市总人口的15.89%。这比国际上通用的老龄化社会标准高出了将近6个点。(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%,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%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)

   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,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,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而一般国家人均1万美元时才进入这个阶段。

    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,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的匮乏,我们会发现,面对“银发浪潮”的冲击,“未富先老”的我们其实还没有准备好。

    日渐式微的家庭养老

    小孩出生,父母老去,工作压力大,月月还房贷,最怕的就是老人生病。养老问题,压得一些中年人喘不过气来。

    32岁的向明就向记者大倒苦水。向明是独生子女,一年前,他的父亲突发脑血栓,幸好发现及时,送到医院抢救,总算是保住了性命,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,那时候向明的妈妈56岁,身体还比较好,承担了大部分照顾老伴的责任,买菜做饭,洗澡擦身体。作为独生子的向明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照顾老人,只是每天下班后过来瞧瞧他们,买点营养品回来。

    去年下半年,向明妈妈的心脏病复发,又在买菜的路上摔了一跤,虽然不想给儿子增加负担,但是身体状况欠佳的她越来越感觉到照顾老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只好找向明商量对策。

    向明在机关工作,不能经常请假,他爱人经商,每天要守着自己的店面,也脱不开身,没办法,向明只好每月花一千多块钱雇了一个保姆。半年的时间,换了3个保姆,最短的没干一个月就跑了,嫌这活太累了。他爸爸身子胖,保姆撑不起,擦洗不到,翻身也少,还起了褥疮。向明现在想找一名男护工,但是听说工资要两三千一个月,还很难请到。

    找了一个多月时间了,还是没找到合适的男护工,向明只好将父母接到自己家,每天中午、下午下班之后就往家里赶,买菜、给老人翻身、擦洗、扶老人下床活动,“这种琐碎的辛苦只有自己才知道。”向明叹了一口气说。

    采访中记者发现,类似向明这样的养老难题,不止一家一户,只是程度不同罢了。

   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,普遍步入老龄化的行列,对于这样的家庭而言,现行的传统居家养老方式,越发显出了它的短腿。市老龄委维权科负责人李颖分析其原因,一方面是当前家庭结构的变化,大多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,很多老人无人照顾;二是空巢化现象加剧,不少老人存在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;三是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将越来越大,但大多无力承担,经济实力不够。

    “养儿防老”根深蒂固

    4月10日,记者发布了一份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问卷,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市民,有退休职工、白领、公务员、学生等,共收回有效问卷103份。

    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80后日渐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主力,很多80后年轻夫妇都要照顾四个老人甚至更多,养老问题显得更加严峻,但是依靠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方式依然还是最能为市民接受。

    调查数据显示,40%的受访者靠自己目前的收入,“只够负担父母简单的日常生活支出”,另外还有40%的受访者“只够负担父母生活开支的一部分”,认为“可以让父母舒适地度过晚年”的仅占10%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,还是有70%的受访者表示,50岁以后才会开始为养老做准备,40岁以后开始为养老做准备的受访者占28%,仅有2%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在30岁之后开始为养老做准备。

    “养老?先养孩子!”一位已有4岁孩子的个体经营商这样说道,他没有了解过养老保险,他说等孩子大学毕业时他就有50岁了,所以他打算50岁以后再考虑养老。本次受访的市民中,选择50岁以后开始考虑养老的原因都是“50岁以前先养孩子!”

    “培养孩子事大,养老以后再说不急”,某机关单位工作的曾女士说,她与丈夫都有兄弟姐妹,承担父母养老的费用均摊下来没有多少,主要的开支都用在孩子身上,曾女士了解过养老保险,但没有购买,她说“中国人传统,养儿防老,养老金不够,有孩子养。”

    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,如果没有不可抗拒的原因,老人很难主动走出家门。调查中,64%受访者希望的养老方式是“居家养老,伴侣和家人照顾”,而能够接受去养老院的受访者微乎其微。

    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,民办养老院却在亏损

    根据株洲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,我市目前正式获批的养老院有12家,其中五县四区各一家,另外3家分别为公办民营的醴陵碧山岭老年公寓、股份制的601夕阳红老年公寓、民营的三湘福星园老年公寓、盛康托养中心。

    除开株洲县、茶陵县老年公寓在建以外,其他10家能提供的床位仅1100多张。加上农村敬老院、五保之家提供的7600多个床位,仍不足9000个。按照 “十二五”规划的要求,我市平均每千名老人应配备20张床位。那么,目前株洲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61.2万人,养老院床位配备应该达到12000多张,缺口高达3000多张。

    此前,在媒体的报道中甚至还出现过“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”的状况,但是,由于目前部分养老院地处偏僻,依然存在无法住满的情况。

    4月11日上午十点,细雨绵绵,在王长征创办的三湘福星园老年公寓, 以及盛国文创办的盛康托养中心,四五名老年人坐在大楼门厅处聊天。记者看到,院内有菜园、鱼塘,房内有电视、空调,健身房、娱乐室、医务室等一应俱全……但可容纳120人的三湘福星园老年公寓和110人的盛康托养中心,人气并不旺,经营到现在,常住这里的老人只有19个。

    谈及此事,王长征和盛国文叹了口气说自己“头都是大的”,经营的老年公寓和托养中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每个月亏损一万多元。

    王长征盛国文认为,民营老年公寓地理位置较为偏僻,交通不便是民营养老院人气不高的主要原因,造成购物、就医等生活不便,导致部分城区的老人对这里望而却步,王长征盛国文颇感无奈。

    调查显示,这种状况与市民对于老年公寓的认识和养老观念不无关联。调查中,超过40%的人“完全没有考虑过年老后去养老院养老”,而会考虑将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养老的人也只占了24.3%。在记者采访过程中,不少市民坦言,在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占主导的前提下,将家中的老人送到养老院,还需背负很大的道德压力。

    不过,也有部分市民认为,送老人去养老机构实际上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市民陈女士就认为,如果养老机构条件好,老人不仅能享受更好的生活,儿女也省心许多。

    美好理想——社区居家养老

    株洲市老龄委在2011年年中向株洲市政府提交了一份《株洲市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情况的调查报告》,在这份报告里,老龄委50多岁的李科长言辞恳切,调查充分,想要获得政府的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,在全市大力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。

    据李科长介绍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些大城市,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悄然兴起,这种以家庭为核心,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方式,使老人不用脱离家庭,在社区也能享受到呼叫服务系统、养老服务站、老年人日托站、活动室、小食堂、医疗站等服务。

    “能够在家门口养老当然是最好的,我们的老邻居老朋友都在这里。”老龄委办公室外,正坐在小区内的石桌旁和邻居们聊天的曾大爷说。调查中,36%的受访者与曾大爷持相同意见,期望能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。

    同样,李科长看来,这也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,因为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养老,不会有孤独感,这正是社会机构养老常会产生的问题;而社区提供的上门服务和日托服务则能解决老人无人照顾的困境。

    当然,尽管老龄委正计划在全市选取20个社区做示范点,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但是直到目前,社区居家养老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,“如果缺乏政府的政策和经济支持,这项工作难以进行下去。”李科长坦言。

 友情链接:
Copyright 2011-2021 株洲三湘福星园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湖南省株洲市清水乡办事处后院
电话:0731-28338631 13017101850 湘ICP备190199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