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?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但人们对于先人的怀念和祭祀,实际上是中华民族重视孝道、感恩不忘本的显现,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基。死后的纪念固然重要,但身前的“厚养”更应该重视,千万不要留下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遗憾。
“入土为安”的观念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,这也是许多小辈即使在长辈活着的时候“薄养”,也要在其死后“厚葬”。“厚葬”固然没有错,但仅仅以此就认为是“孝”,那就是大错特错了。孝的最基本涵义是对父母的赡养。“孝”这个字从字形来看,上面是一位老人,下面是一个孩子,孩子背着不能动的老人,实际上也是对于孝最好的解释。
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,曾经认为东西方在孝道上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。似乎在西方国家中,一个人老了,丧失了劳动能力,社会和国家应当负责他的生活,子女对此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。但比尔·盖茨曾经说过: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。在现实社会里,人们总认为,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机会,认为孝顺可以等一等,缓一缓。但我们的古人就早已留下了这样的金玉良言: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东西方对于孝道的理解,实际上是一样的。
羊有跪乳之恩,鸦有反哺之义。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孝”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,其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。但从本质上来看,“孝”就是由养亲而敬亲,由敬亲而乐亲。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其实很少,无非是时常联络、报个平安、嘘寒问暖。清明不仅仅是去纪念逝者,更要孝顺活着的长辈。
株洲三湘福星园老年公寓收录